就學及課業輔導
榮譽榜
院生榮譽榜
教養服務(1)
教養服務(2)
養護訓練

  2019 年底隆冬之際,中 國大陸武漢地區有吹哨者提出 警告,說有新的疫情漫延。當 地政府一開始否認漠視,待新 型冠狀病毒造成的死傷人數節 節上升,才大動作採取強力措 施,封城封路,進行隔離,降 低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奮力對 抗病毒一段時間,總算慢慢讓 感染人數下降。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人類所 知有限,如何傳播和感染還沒 有定論、如何有效醫治和事先 預防也還沒有方法。然而病毒 的傳染可不等人,流行起來可 是不分國際,目前疫情已經擴 散至世界各地,造成全球大流 行。剛開始,亞洲以外各國多 掉以輕心,及至情勢嚴峻,多 國才陸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封城封州,進行隔離。
   我國因有 17 年前 SARS 的 慘痛經驗,人民普遍警覺性 高、注重公共衛生,多會自主 保護;加上 17 年來,公衛和 醫護人員的努力,醫療水準和 防疫措施都大幅進步。因此, 面對這次的新肺病毒,人民、 政府的表現都超乎世界水準, 能守住防線,不至於使醫療體 系瀕臨崩潰。即或如此,再緊 密的防護也防不勝防,病毒會 千方百計找到破口進攻。尤其 最近大量遊歐、美國人返國, 境外移入及本土確診病例有攀 高的趨勢;近日更傳出某家長 照機構的護理師不幸染疫的消 息,因此,我們需要更努力, 防止疫情擴大。
   日前,美國一家服務品質 評價極高的長照安養機構,爆 發院內感染,住民和工作人員 陸續出現症狀。此一群聚感 染實例,提醒我們:面對狡猾 多變的病毒,任何一步的疏忽 與差錯,都可能使機構成為感 染社區的病毒之家,造成社區 陷入險境的景況。機構有其運 作特性,我們須針對機構的特 性,事先周全考慮,預先因應 準備,以期降低感染風險。
   因此,我們擬定了防疫應 變計畫,對工作人員和服務對 象教育再教育、演練再演練, 以建立正確認知並確實執行, 務求阻絕病毒於家園之外。此 外,也擬定發生確診病例後的 應變計畫,務求減低感染風 險,以保護工作人員與服務對 象的健康。
防疫當練兵
   在內部,我們進行了張貼 海報、教育訓練、衛教宣導、 健康管理、標準化的衛生清潔 防護措施、提供防護裝備等 等,這些自然不在話下。希望 透過每日的操作,養成防疫的 正確動作,內化成日常生活的 一部分,讓家園成為安心生活 和工作的場所。
   周一早上的繪本時間,我 們藉著繪本故事和實際練習, 讓服務對象知道洗手的重要 性,也熟練洗手七口訣和洗手 的時機。甚至透過科學實驗, 讓服務對象親身體驗,了解肥 皂的功用。此外,也把洗手落 實在每天的作息中,定時提醒 並帶領服務對象去洗手;針對 認知能力高的服務對象,我們 制訂了洗手時機的自我檢核 表,期望訓練服務對象養成主 動洗手的好習慣。
   在每日的清潔作業活動 中,我們加強服務對象衛教和 標準化清潔流程,例如戴好口 罩和手套後,才去拿打掃用 具;正確脫手套的步驟;完成 清潔作業活動後,正確洗手等 等。我們不浪費疫情,定要化 危機為轉機,藉著防範疫情, 大家的動機強烈之際,加強訓 練,以提升日常的衛生習慣。
   至於對外,我們暫停所有 團體的參訪、志工的服務和對 外的大型活動,對於訪客則 加強量體溫、酒精噴手和詢 問 TOCC。雖然如此,我們仍 然如常作息,晨運甩手、作業 活動、體適能、社團活動一樣 也沒少。外部的活動減少,正 是沉潛練兵的好機會,我們趁 此機會把每個課程的動作確實 做。以晨運的甩手運動來說, 不論晴雨,維持每周三次的頻 率,由護理師做示範動作、教 保組長喊口令,教保員則一一 協助服務對象做動作。練兵下 來,原本服務對象舉不直的手 臂,慢慢舉直了。有個服務對 象舉一舉後,會表示手酸,但 是,他還是努力跟上節拍做, 看了讓人很感動。
   沒有外來團體的活動,不 表示我們鎮日守在家園不外 出,週三該有的社區活動仍然 如期進行。窮則變、變則通, 不能搭大眾運輸工具,我們就 改成步行到鄰近社區的公園, 使用公園的運動設備。服務對 象玩得童心大發,臉上滿是呵 呵笑意。沒有義剪團,我們自 己動手給服務對象剪頭髮,讓 服務對象有清爽的外型。
應變不驚慌
   除了日常作息的分工外, 針對每日監測和疑似個案通 報、就醫,以及發生確診病例 之應變處置,我們也進行工作 分派和人力分配,並擬訂分 層、分區、分房的措施,朝向 應變不驚慌的方向努力。至於 防疫最重要的防疫物資,也定 時盤點、補充,讓防疫能善其 事、利其器。以上的分工當然 有賴各組人員的配合,方能成 事。
   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盡 可能的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但 是,人力、物資的不足是很實 際的問題,真需要各界多給予 支持、協助。
   一場疫情暴露出各國、各 區、各學校機關團體的文化民 情、體制規範、準備能力和人 心人性,種種果效將在以後 一一顯露出來,有待以後評 斷。目前最重要的是,在這 個考驗的時刻,我們要如何 應答才能得高分?哈佛校長 Lawrence Bacow的一小段話, 也許可以成為我們的提醒: 「沒人能預知在後面幾星期, 我們將面臨什麼,但每個人都 明白 COVID-19 將考驗我們在 危機時刻,所顯示超脫於自我 的善良和慷慨。我們的任務 是,在這個非我所願的複雜混 沌時刻,展示自己最好的品格 和行為。願我們的智慧和風度 同行。」

 

  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 每隔幾年,專業知識與技能就 全盤翻新,舊的知識、技能要 不了多久,就無法應付工作的 要求。如果工作人員不時時追 求知識更新、技術更新、態度 更新,以求跟上時代腳步,在 工作上就會顯得左支右絀,或 者顯露疲態。因此,足夠的在 職進修是維持專業工作水準與 熱情的必要方法,這也是為甚 麼政府督導單位要求機構的專 業工作者,每年得進修 20 小 時的原因。

  世美家園十分注重在職進 修,除了按需要,差派工作人 員到外部受訓外,在內部我們 一年也安排了十堂課,共計 30小時的在職訓練課程。這 十堂課授課的老師都是身心障 礙領域重量級的督導,或是學 有專精的講師,而講題涵蓋的 範圍廣泛,從對服務使用者的 行為支持、提升生活品質、實 踐自主管理,到生活安排、營 養設計、支持策略規劃,甚至 連國際身障公約如何落實於服 務之中、職場的人際關係與溝 通,都包含在內,為的是全面 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以 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

  精彩的課程當然愈多人受 益愈好,所有課程我們都開放 給身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報名參 加,各機構的回應相當好, 有不少機構的夥伴報名。記得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因為上課 人數超過預先報名的名單,我 們臨時換大教室,改到活動中 心上課呢。此後上課,就大多 在活動中心進行。我們擺好桌 椅、鋪上桌巾,還預備好了茶 點,上課環境好得就像參加高 級會議。這樣用心招待,就是 希望所有上課的夥伴,可以在 世美家園這個美麗的家園、舒 適的環境裡,享受講師精彩的 課程,並把授課內容打包,帶 到心中。

  進入溽暑,天氣炎熱,有 一次上課,我們貼心準備了香 甜多汁的西瓜,招待大家,好 讓大家在休息時間,可以補充 精神。只見大夥吃得很開心, 談談笑笑之間,精神都恢復 了,可以再接再厲上課呢。

  來自不同機構的夥伴一起 上課,實在好處多多。除了可 以連結資源、彼此聯誼,藉著 上課的討論,還可以知道不 同案例及處理方法。這些案例 即使現在沒有碰到,並不表示 以後不會碰到,也不表示可以 不用學。與其等到碰到,才急 著找方法解決或是挫敗連連, 不如先學習,以後遇到時,就 不會慌亂。此外,各機構夥伴 一起上課,心理上感覺很有支 持,尤其是看到熟識的夥伴持 續堅守崗位,各自在不同的單 位服務,很能夠互相激勵,重 燃熱情。以上這些好處是在講 師授課之外的重要附帶收穫, 實在好處講不完。

  從四月開始進行在職訓練 課程至今,即將進入第六堂 課,相信還會擦撞出更多的學 習火花。期待透過課程的講 授、交流,一步一步轉化所有 參與課程的人員,從頭腦知識 的更新,進而帶出態度的轉 變,與行為、技能的改變,讓 服務品質提升、再提升。

 

  在義光育幼院短短三個月工作期間,民眾來電詢問電話,有許多人會問:

「這裡是孤兒院嗎?」

「這裡的孩子都是孤兒嗎?」

「我想去育幼院跟您們的孩子互動嗎?」

「我有二手衣服和玩具您們有需要嗎?」

  或許在過去,社會大眾對育幼院的想法是「孤兒院=育幼院」,所以育幼院的孩子都沒有父母親的嗎?或許在許多人的心裡這是肯定的答案,在過去半世紀因戰亂與社會環境不佳,卻是如此家長無力照顧身心障礙的兒童和少年,將其送入機構之中。

  隨著少子化與社會及教育重視,嬰兒出生後依法入戶籍,隨後預防接種、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等不同階段對於孩子有不同專業人員給予不同的服務,在不同階段兒童受到不對等待遇時,有可能啟動兒童保護工作,需要保護的孩子又要去那裡呢?

  近年來隨著出生率逐年下滑,過去育幼院有二、三百人的狀況,今日已不復見,如今育幼院住的是哪些人呢?其他同質性機構有哪些?目前全國的育幼院及相關機構都是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安置,大致上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政府強制安置

  強制安置是指政府使用公權力,將兒童或少年從家庭中抽離,給予安置與保護,其安置要件須滿足法律上的要件,依安置時間上又分緊急安置與中長期安置二種。

二、政府委託安置

  政府委託社工員對家庭進行工作一段時間或社工員評估,家庭有潛在危險或短期無法解決的困境,兒童或少年需要提供一個安置的地方,讓主要照顧者或兒童少年本身,可以重新過好每一天,家長可以向社工提出申請,社工員經討論評估後,家長委託政府安置兒童或少年,政府將兒童或少年安置在與政府有簽約的機構之中。

三、私人委託安置

  私人委託較常出現在私立的育幼院之中,因為育幼院設立在社區中,左右鄰居都知曉,由監護人與兒童或少年至院方,院方依收案規定評估辦理。最常出現私人委託的機構,多半以宗教理由為主,如出家眾將子女委託同宗教信仰的安置機構照顧。

  兒童少年失蹤頻傳,過去在兒童局時期曾要求兒童少年安置機構自收個案應回報縣市主管機關備查,結案返家後要追蹤一年。

  從兒童與少年被安置的事由來看,兒童與少年在某些程度上已經達到法律需要介入的處境,兒童與少年遇到相當程度的「受傷」有些是有形的,有許多是無形的傷痛,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散去的惡夢,而這些孩子從家庭被社工人員帶離原來的家庭,依其狀況的不同進行下列的安置:

一、家屬安置

  社工人員依家庭的親友關係選定,教養功能好的家屬,由政府提供部份的經濟補助,讓其他家屬來照顧兒童與少年。

二、寄養家庭

  寄養家庭大家都不陌生,由愛心的家庭申請,經由社會福利組織(如:家扶、世展等)評估,經過簡單的訓練,開始提供安置的服務,與一般家庭一樣生活,只是鄰居會很好奇隔壁的小孩怎麼常常有不同的孩子出入。

  寄養家庭對孩子有很大的安慰功能,有許多孩子離開寄養家庭,每年都會回去看寄養媽媽,有不少的寄養媽媽把寄養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在一生中留下美好的回憶。因為寄養家庭的父母不一定是專業人員,對於兒童或少年的「受傷」過於好奇,而孩子對寄養父母沒有防衛之下,造成寄養父母「害怕」,造成孩子再一次的受傷,十分可惜。

三、兒少安置機構

  育幼院為之其一,在軟、硬體上需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人員進用除了指定科系畢業外,需要人身安全查核等手續,最後報備主管機關後才能正式任用。

  近十年來的兒少安置機構依其組織的性質和專長,對於不同類型「受傷」的孩子進行療育,有依年齡劃分或「受傷」類型劃分的專責機構。相對的機構在保密程度上與孩子的保密程度也有相當的要求。

  正因如此,受保護的孩子就無法接受參觀和非計畫性的互動,是為了保護孩子的權益,避免其他的傷害。

 

  您對育幼院的孩子有什麼想法?他們過什麼樣子的生活?吃不好,穿不暖?好可憐,沒有家人的小孩!

  從事助人專業工作,機構照顧安置兒童與少年生活免於匱乏是最基本的條件之一,過去二、三十年以前,生活條件不佳,確實有不少孩子是吃不飽穿不暖,骨瘦如柴;現今的兒童貧窮與富裕可從兒童或少年的身材區別不同,如果您對都市貧窮家庭孩子的認知,停留在某基金會常用的照片(肚子大大的身體其他部份骨瘦如材),但是都市貧窮家庭孩子不是您想的那樣。在台北市家境貧窮又疏於照顧的孩子,家長平日忙於工作或事務,常常是給錢讓孩子去街嘴的便利商店買東西吃,孩子會買沙拉和水果來吃嗎?當然不會!在便利商店所吃的「正餐」大部份是汽水、洋芋片、熱狗等高熱量低纖維的零食,這些零食很快就會造成兒童與少年脂肪的堆積很快就會發福;富裕的家庭,父母親相對於會注意到孩子需要吃什麼樣的飲食和注意水果攝取,加上正常作息適度的運動在體態上就不易發福。

  在台灣很重視吃,大江南北與異國美食,在一般的家庭每半年至少有一、二次享用非中華傳統美食的機會,在幼育機構團膳飲食是一門很重要的專業,除了在物質上的飽足之外,對於吃了什麼東西下肚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機構的孩子看吃相,大致上可以分別出過去孩子被照顧的品質是如何,有不少孩子在被社會局安置前,特別是在外流浪或照顧者沒有提供金錢和食物給孩子,小孩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過生活,剛進入安置系統時,不難觀察到孩子吃相(狼吞虎嚥、吃東西用搶的、一直吃胃像無底洞),這都是表現出孩子在安置前沒有定時定量用餐,經驗法則告訴自己「有東西吃就快一點吃,吃不飽下一餐在何時?」。

  在機構中飲食的最消極意義在保障生命的存續與健康的體格發展,但是在積極的意義在飲食的事上學習、嚐試新的事務,在新的事物上增廣見文,在體驗的過程中,對人與對事情上有一個新的認識和前進。在消極的飲食上,雖然是維持生命和發展體格,卻要做到依孩子的不同狀況給予食物養份的控制。在專業機構可以透過營養師定期Mini營養評估報告,調整團膳中個別化營養攝取的,特別是在機構中有某些疾病需要控制飲食(如低納飲食、低碘飲食等等),透過每年健康檢查的指標與定期回診的醫囑,關心孩子在我們的照顧下「評價」如何。

  在積極面來看,育幼院的孩子多半來自支持系統不佳的家庭,在育幼院中除了吃要健康外,更要讓孩子學習如何吃、如何烹煮、如何享用大餐又不失了禮節,這些都是在育幼院的生活照顧中很重要的環節與工作。以吃異國料理為例,有不少孩子對於美食不見得是人見人愛,除非孩子對於食物不挑食,多數孩子在幼年沒有過多嚐試,以致於長大對食物產生反感,有些孩子因為怕其他人嘲笑也會拒絕其他食物的食用。

  為了讓孩子在吃的方面有不同嚐試與學習,我們在公益合作案的選擇上,也會把這樣的考慮列在服務計畫中,期望透過公益服務的過程中,讓兒少的孩子們能用嘴來了解世界,在食物的酸、甜、苦、辣與澀等味道中,了解世界各國食物在餐飲美食中表現,即便兒少沒有出過國,但是知道美式食物不僅僅是漢堡、薯條和可樂,這對於兒少在成長的過程中很重要,在安置的期間讓我們打開兒少的世界,讓食物不在只是滿足身心狀態的補充品,更是吃的這件事上有不一樣的學習。

 

  在育幼院工作或提供志願性服務,最需要什麼?有許多人想來育幼院提供服務,也會問到「是要很有愛心喔」、「好有愛心喔」這些話是育幼機構從業人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在五、六十年前嬰兒潮的年代,從事這樣社會福利的工作確實是需要很大的愛心,就像本院的創辦人一樣,變賣家產勤儉生活才能勉強養活孤兒;但是,現今的兒童少年安置教養機構,不只是單單變賣家產和有愛心就能解決安置兒童少年的需求和問題。

  筆者15年前剛入行,前輩就告知這個工作領域是工作人員自殺十大行業排行榜之列,如今確實可見台灣兒童少年安置教養機構是一個壓力極大的工作,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機構出狀況,去年在苗栗有機構生活輔導員對學生不當管教與處置,造成服務對象死亡的重大過失事件,據報導生活輔導員具社會工作學系之畢業生;本月中部某機構違規安置,且遭學校通報機構性侵害事件,這些案件都顯示機構若單單只有愛心辦理慈善事業,有相當的危險性對機構和服務使用者都是個傷害。

  目前在兒童少年安置教養機構收容的來源,大致分為私人委託安置與政府委託安置二種,前者目前佔極少數,筆者曾聽聞大多單親家庭因照顧者出家修行,將子女委託於同宗教的兒童少年安置機構中協助照顧生活;後者政府委託安置又可細分:1.強制安置:因照顧者或服務使用者觸及法令,社會工作人員依法安置於機構中;2.委託安置:指照顧者無力照顧經縣市政府評估,委請機構協助照顧;3.司法轉向安置:指少年因觸犯少年事件處理法,法官考量罪未達感化教育,放回社區又難收成效,加上家庭支持不佳,就有可能經法院安置於社福機構之中。

  從上述機構安置的服務使用者,被政府安置就帶有許多從家庭來的問題,如三餐不繼、無人照顧、清潔衛生不佳等;也有不少兒童或少年曾經受到照顧者不當對待,如:家內亂倫、家庭暴力、性侵害、精神虐待等,以上狀況通常會伴隨行為偏差的問題有說謊、暴力行為、不服管教、偷竊、自傷等行為,來到機構中,這些問題可能不是只單單用愛心就可以改變兒童或少年的一生。

  如果不能用愛心改變兒童或少年的一生,那要用什麼方式改變兒童少年的改變呢?簡單來說需要以下三個基本要素:

一、專業:面對許多不同的孩子一定要具備專業精神和學養,才能從學理基礎了解孩子的心理動力,知道過去的經驗中,要如何協助讓孩子能夠康復面對人生的問題與挑戰。專業的理論累積不同國家的經驗值,透過前人的經驗與修正,累積出的路徑,幫助專業的助人者分辨問題,給予對應的協助。

二、耐心:有專家研究指出,一個好的行為建立要持續17天以上,才能讓好習慣養成。所以,當孩子來到機構中,過去許多年下來養成的壞習慣,和原生家庭不當的觀念帶進機構之中,要如何轉變跟社會大眾相當的價值,耐心是不可欠缺的要素之一。要孩子改變不是用說或用罵的,就像我們自己都有些壞習慣,要改變不是三、五天說改就可以改變的,有時候像二個人纏鬥在一起,看誰先放棄,通常舉白旗的人是專業助人者,而不是孩子。

三、團隊合作:在機構中照顧孩子有專業分工和輪班的狀況,照顧孩子是透過不同專長給予適切孩子的合作模式,以幫助孩子在機構中有一致性的照顧和教養,當然也會因孩子的狀況做彈性上的調整,這個調整不是某一位專業助人者的調整,而是整體的位移,在管教上才能有一致性的標準和做法,這對於機構式的組織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沒有人能獨自全年無休與孩子工作。

  雖然,現在的兒童少年有許多的狀況,更需要好的服務介入,唯有好的專業人員和服務才能確保有品質的安置服務。

 

  為了提供最佳專業服務品質,義光專業團隊特聘營養師為全院師生健康把關,58年來我們除了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更在細心照料及健康管理下,不忘朝著長照目標邁進。

  目前在院31名身心障礙者,年齡層已趨45歲以上居多,每天安排專業職能及物理治療師復健活動,也增加多元休閒社團,例如陶藝、舞蹈、音樂律動、園藝…等供自由選課參與外,更結合文山特教課程習得烘焙、打擊樂等樂活,生活既充實又開心。其中健康管理上,是我們首要任務與生活上最大的關注,在 上帝引領下,很榮幸聘請到李昆霙營養師協助,提供最適合的營養菜單。

一、營養師服務內容:

  • 營養評估與篩選出有營養不良風險者,並積極營養介入
  • 提供營養諮詢及建議
  • 菜單設計以符合住民疾病與營養需求
  • 飲食相關的節慶活動策畫與飲食設計
  • 健康飲食的宣導
  • 對有營養缺失之個案提供營養評估及改善方案以改善營養狀況增進抵抗力,減少疾病合併症及再住院率
  • 針對機構住民設計管灌配方或飲食照顧
  • 除了醫療照護外,兼顧生活品質

二、營養循環菜單:

(如附件)

三、菜單特色:

  1. 注重養生及靈活運用當令季節蔬菜兼顧成本
  2. 特別依健檢擬訂個別化需求菜色
  3. 平日注重養生健康外,提供快樂餐設計滿足口慾

四、未來計畫:

  將推出減重養生菜單,敬請期待!

 

  我很喜歡也很熱愛在義光育幼院的這份工作,感謝「義光育幼院」能給我這個特別的工作機會。在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能遇到這些特別的人,剛開始其實內心充滿擔心和害怕,因為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害怕自己不懂拿捏如何與他們相處的方式,有幾次真的有些想要退縮和逃避的念頭,不過與他們相處互動中發現了解,他們也有可愛的一面。我們應該適當讓他們有自行處理生活事物的能力,不要無謂的剝奪他們應該學習的機會,也不該強迫他們做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以免製造或增加他們的挫折感,使他們因而害怕學習新的事物,而老師能把一件事分成數個步驟逐一的教導和能多多的示範,讓他們有容易學習和可以模仿的對象,也能給予他們信心、鼓勵和讚美並建立自我的肯定,每個人都希望聽到一些鼓勵的話,而不是一些使人洩氣的話。而如果能經常聽到一些鼓勵的話,可以激發人們對生活的勇氣和做事的決心。我們也能多多傾聽他們想要說的話,雖然傾聽是一門藝術,是一種修養,更是一門學問。如能懂得傾聽,有時比會說更重要。最成功的人通常也是最佳的傾聽者。智慧的傾聽是一種收穫,需要奏響彼此共鳴的心聲,收穫話語中的寶貴資訊,成為自己的經驗。

  也非常感謝「義光育幼院」提供我一個學習進修的機會。老師們也無私的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這讓我對這身心障礙團體的認知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諸如無障礙的環境、法規、教保員的基本認知、撰寫 ISP計畫對於身障者的重要性等等。
   有了這些基礎的概念知識能更容易了解如何教導院生。從事教保員真的是很辛苦的一個行業,需要無私的奉獻,把自己所負責的院生視為自己的親友,如此一來才能真誠的對待並給予他們真正的需要,除了心的付出也需要不斷的加強專業的背景知識,不再把對院生的對待只停留在養的部分,而是需要再加入教養,讓他們對於生活有想學的意念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也藉此讓自我更進一步的提升。

院生社區參與課程剪影

台北市立動物園踏青留影
  相遇是一種緣份,而緣分讓我們相聚,緣分讓我們在燦爛的日子裡相知,緣分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像是一條無形的繩索能互相的把我們緊繫,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把握當下得來不易的緣分。

 

  社會型態遽變,出現愈來愈多在原生家庭遭受遺棄、嚴重疏忽、受虐、性侵等多重身心傷害,造成學習障礙、情緒暴力或行為偏差的孩子。因此,對現今安置機構工作人員而言,長期面對多重問題個案、繁瑣行政程序、以及跨專業上的磨合,挑戰更大、更難,除了總是處在「付出」、「給予」的角色,工作人員們也是很需要「被照顧」,否則,縱然「專業知能」不斷獲得補充,但若是自我內在的情緒無以紓發,將會使助人勇氣與動機不斷耗損,並開始感到無助與無力,使專業無法展現,照顧品質難以提升。

  引用王燦懷教授說的一段話:「想要在助人工作領域做一名成功者,必須不斷保持專業活力,盡量避免用光助人的能源」;可以見得,助人工作是一個在「利他主義」與「自我保護」間掙扎的職業,必須取得平衡點,才能夠持續往前。工作人員們除了要有無比的愛心、耐心,還需要更多的專業職能、紓壓技巧,使他們有更多裝備不至倦怠崩解外,也避免生活、工作中累積的壓力情緒,直接影響服務的效益。

  從服務對象角度來看,本院服務的對象主要為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兒少院生與失依的身心障礙院生,多有學習障礙、情緒暴力等行為問題,而正值情緒風暴期的他們,或產生自我的觀念,或自我意識日漸強烈,在情緒表達上,既不能再像兒童期的幼稚依賴,也還無法像成人般的成熟獨立;在面臨人際衝突或是工作人員在品格教育與行為問題導正時,會以投射、反向作用等防衛機轉的方式因應,導致異常行為發生或以不配合、反抗的態度宣洩情緒。若能提供正向的情緒抒發管道,避免在課業、同儕關係中累積的負向情緒,使院生有正向的情緒發展。

  為此,院內安排一系列的有氧活動方案,營造安全、放鬆的情境,以提升生活與服務品質。今年,我們選擇了活動量大 (據說一個小時可以消耗500-1000的卡路里 )、節奏鮮明有趣的「拳擊有氧」課程,拳擊有氧不但運動量大,能夠幫助我們卡路里,對促進心血管健康也有所幫助,同時也可緩解身心壓力,很適合生活在都市叢林且長期活動量不足的我們,並且邀請兒少院生一同出席參與,期許無論是工作人員或是院生,都能在這當中獲得釋放,達到平衡。

  課程一開始,老師先show了直拳、上鉤拳、側鉤拳等幾個基本拳擊動作,馬上就吸引了本來在現場走動、打鬧的兒少院生們,也吸引了幾位在身體律動上較擅長的身障院生,乖乖的站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上,期待老師接下來的授課。

  老師說,每一次的出拳及踢腳其實都是有學問的,如果只是單純的把手揮出去或是把腳踢出去,沒有加上肌肉的力量,對關節及肌肉會造成很大的運動傷害,所以在保護自己身體的前提下,整個身體的肌肉都要呈現備戰狀態,這樣才能打出充滿力而美的姿勢;教導完基本的拳擊動作以及觀念之後,大家便在老師的指導下,一起大聲的喊出「哈」,也一起大聲的數拍子,對於耗體力的拳擊真的很有幫助,喊出來後身體感覺比較輕鬆,像是把淤積在身體裡很多的壓力與悶氣全部一吐為快。我們隨著音樂揮動雙拳,其動作需剛勁有力,讓我們可以盡情地發洩,盡情地出汗,並在不知不覺中減掉心中的壓力以及全身多餘的脂肪,真是一舉兩得!

  一個小時下來,雖然是許多不斷重複的拳擊、跳動等快速動作,但又不需要全身動作協調,院生們很快就上手了。雖然汗流浹背,雖然會喘,但是非常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就是在場的每一位學員,臉上都是滿足的笑容,可以見得「拳擊有氧」真的能夠將我們心中的那些負面能量消除。而其中的一個秘訣就是,我們必須想像有一個假想敵在我們前方,直拳要落在鼻子的高度、上鉤拳要落在下巴的位置、側鉤拳要落在臉頰的位置,當然,這並不是要我們把這個學會之後拿去逞凶鬥狠,在課堂上,老師也特別聲明過了。在有假想敵的情形之下,我們出拳就不會像在揮蒼蠅一樣鬆軟無力,或是出現亂打一通的情形,我們可以對著假想敵出拳,發洩心中的壓力,心情果真輕鬆不少!

  在消耗體力、大量排汗下,在這拳擊有氧課程中,我相信大家都能學習得很開心,為了身體的健康,為了讓我們在面對工作或是課業時,能有好的精神來面對,我們將會持續繼續安排這樣充滿活力又能釋放壓力的課程。
 ▲師生們愉快的學習「拳擊有氧」紓壓課程

 

  現在肥胖問題幾乎成為「全民運動」,其實要減重不是光靠瘋狂節食與服用減肥藥就能達到效果,縱然一時將體重減下來,那也只是將水份、宿便排出,瘦了身體,卻也可能賠上健康。因此要如何做減重計劃才能減的有效,減的健康,相信這是所有瘦身男女最大的願望,更是我們義光工作人員一直為院生努力的目標。

  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劉燦宏主任指出,肥胖是身體內脂肪的過度累積所造成,肥胖不祇是很多疾病的危險因子,更是一種慢性疾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都與肥胖密切相關。研究調查發現,年齡在19歲以上的國人,有三分之一體重過重或肥胖,而且比例逐年增加,對國人身心健康面來說,可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在工作中我們也觀察到,特別是身心障礙者,尤其是年齡超過30歲時,因為被動以及加上本身的影響與限制,發生肥胖的機率比一般人來得高。而一旦出現肥胖問題時,除了可能會發生所有與肥胖相關的併發症之外,身心障礙者也較容易出現肌肉無力、關節變形等問題,也因此讓他們對於參與活動的意願更加降低了。

  而在實施減重計畫之前,我們必須先要找出導致肥胖的因素,才能「對症下藥」。有那些因素會導致肥胖呢?藥物?更年期?生活作息(少運動、少喝水、壓力多)或者是飲食不當?這些都是可能會引起肥胖病的因素之一。那我們可以採取什麼方法來補救?正是我們需要探討的。

  對身心障礙者而言,以上三項是較無法避免的因素,所以我們只能從其他面向尋找策略幫助他們。而對付肥胖的不二法門,就是適當的運動以及喝水的時刻表,許多研究發現,只要配合的好,就能看見效果。於是,在義光,我們在有限的空間當中,發揮創意改善設施環境,設計安排多元化活動,希望能夠提昇院生們的活動參與意願和身心健康程度。

  在運動上,大家都知道有一個「3、3、3」原則,運動需要做到有感覺達到會流汗、會喘、全身發熱才算有效。時間維持30分鐘以上,可以輕鬆多消耗17%的脂肪。所以,為了提昇院生們的運動量以達到減重的效果,我們安排每天早上都進行45分鐘的健康操唷!

  至於喝水的時刻表,可能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這也是減重的關鍵之一。每日要充分補充2000cc以上的水,平均分攤每日要八杯水。

AM 6:30 分→起床一杯水,幫助體內代謝排毒,幫助排便。

AM 8:30 分→運動前 30分鐘一杯水,加速燃燒脂肪。

AM10:30分→運動後30分一杯水,補充水份,鎮定精神、努力工作。

AM11:30分→午飯前一杯水,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暴飲暴食。

PM 1:00分→午後一杯水,促進消化,保持身材。

PM 2:30分→下午二~五點是代謝最旺盛時期,是喝水最佳期機。

PM 5:30分→晚餐前一杯水,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攝取。

PM 7:30分→晚餐後一杯水,幫助消化,促進代謝,明早不水腫。

  其實減重是不難的,是要找出原因,要吃對食物,水喝對時間,做對方法。相信你我都會成功瘦下來。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喔!!

師生們參加紓壓課程勤練瑜珈及有氧律動鍛鍊身體

  青少年的孩子正值情緒風暴期,在此時期的孩子常會出現「青少年強烈的獨立需求」和「生輔人員管束方式」之間無法協調、情緒崩潰與違反規範等,因自我意識強烈而較欠缺調和性,所以在情緒表達上,既不能再像兒童期之幼稚依賴,也無法如成人般成熟獨立,在面臨課業壓力、人際衝突及不服生輔人員的品格教育與偏差行為導正時,會以投射、反向作用等方式因應導致異常行為發生或以破壞、不配合、挑釁與反抗的態度宣洩情緒。

  根據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學齡兒童的發展任務及危機是: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青少年期的發展任務及危機是:自我統整與角色混淆,而教育的適當與否,必然會影響個人人格的發展,過度運用教條式的教導,極可能忽略了兒童及青少年經歷挫敗及防衛機轉的一面。適切、多元的教育方式可以培養兒童及青少年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及擁有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以化解其面對的危機,進而實現全人教育。因此若兒童青少年可以得到更多的接納、關懷與同理,則可減少其身心困擾,反之,若兒童青少年的困擾沒有獲得解決或紓發出來,則可能逐漸累積,擴大形成青少年偏差行為,期能透過此團體提供青少年,正向的情緒紓發管道,並使青少年有正向、穩定成長的環境。

  而在安置機構內的兒童及青少年院生多半是來自功能失衡的家庭,機構內的工作人員在機構中,不僅需要從事兒少一般生活照顧及輔導,更需面對兒少情緒困擾、行為偏差、心靈創傷、學業低落等問題,長期處在高挑戰、高壓力的工作環境,多元的問題也帶來多重的工作壓力。而在工作忙碌與長時間使用電腦的生活型態下,機構內工作人員活動身體的時間不足,身體僵硬的情形與日俱增,但在顧及他人之前必須先照顧好自己,在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能之餘,也需要兼顧好自我的身心靈,有鑒於此,本院即積極辦理兒少院生與工作人員之紓壓與情緒支持方案,於每週一次一小時的紓壓團體課程,提供院生及工作同仁喘息的時間和空間。

  在身體有氧的課程中,經由呼吸、身體的感覺、動作的體驗,透過一系列的技巧與方法,依據促進體適能條件的要求來設計,結合心肺有氧活動、柔軟度伸展,以及身體覺察能力的開發,用多元的活動內容來提升全面性的健康身體適能,過程中搭配播放輕柔音樂,更使成員沉浸在放鬆的情境中;在瑜珈的課程中,以有系統的瑜珈體位法來伸展肌肉,肌腱與關節,協助我們提升體能,使精神活力充沛,進而將情緒障礙從心中清除,並且喚醒對生命的喜悅與熱忱。除了能將生命的視野拓展到純生活化的觀點外,並且還提醒我們生命是同時存在於許多不同的層次中。而瑜珈的本質,是能幫助在我們的多重層次的差異中找到身、心、靈的連結。除了身體的紓壓,我們也能將夏威夷療癒心法的四句真言運用於生活當中,深呼吸…,學習與自己相處並接納自己的情緒,時常對自己說「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以撫慰在情緒低落或高漲時的自己,回到平穩狀態。

本院師生認真學習的情形

   近三十年來,我國對於學習障礙者的教育也受到師資訓練機構及特殊教育學者之重視。一般而言,智能不足和多重障礙者,在動作技能方面的表現,會略差於一般人,但可以藉由物理與職能治療的方式來加以訓練;在認知能力的發展上,可會比一般人較為遲緩,所以在教育課程上的編製、或是教材教法上做改變,甚至以個別教育計劃方案來協助;另外在語言的表現上,多數也會較一般人來得緩慢,如在語言的理解與表達能力上,甚至伴隨發音的問題,針對此部份,可藉由語言治療來協助改善。

  讓智能不足和多重障礙者能在愛與希望中成長,計畫以下教育訓練來做協助:

()學習內容個別化和生活化學習內容應該依照智能不足個別的能力加以設計,即選擇能力所及且稍具挑戰性的學習內容,由易而難、有系統地逐步指導。安排給院生學習的內容應該具體、有意義,更重要的是教導和他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內容,這樣才可能增進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重複練習:智能不足的院生,通常學習能力較差、反應較緩慢,因此,藉由提供多重刺激(聽覺、視覺、觸覺),並於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教導其各類生活知識及技能,並加以重複不斷的練習,以協助其各種知識的吸收。

()學習情境多樣化:智能不足學習遷移的能力比較差,這就是指他們在某一情境( 如教室 )所學得的往往比較不能應用在其他的生活情境(如市場),所以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應該盡可能地安排他們在社會適應的各種生活情境學習,這些情境可能包括公車上、市場內、動物園裡等。這樣的安排不但能夠達到學習遷移的效果,也能增進其學習動機。

()多提供與他人互動的機會針對智能不足的院生,增加其與人接觸互動的機會,協助其適應社會生活,也可藉此讓其學習與模仿同儕。

()給予回饋與鼓勵:可藉由正向的鼓勵,適時的提高自信心與學習動機,也可避免其自信心受挫,產生較高的焦慮,甚至是畏縮的情形,也可以提昇成就水準,另外,也可透過適當的回饋培養好的行為規範或是消除不良行為。

()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在教導院生的過程中,必須認清現有的能力,了解其不足的地方,並以適當的期待協助其成長。

  從耕耘過程中,多重障礙院生的教育與復健重點主要強調生活自理、溝通和行動能力。雖然,智能、認知與溝通能力均處於重度障礙,照顧上需要很多體力與耐力,仍然用心教導院生生活自理能力,每一天的生活充滿了挑戰,看她們每天一點一點進步,每天都在感動;讓身心障礙院生得以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下發揮最大潛能,鼓勵身心障礙院生在生活上可獨立自主,一直是我的最大目標。院生所帶給我的挑戰和回饋,都是觸發我不斷學習的力量,也讓我更加堅信,身心障礙者是擁有待開發的巨大潛能,且需要熱情、智慧、耐心,以及專業的教學方法和願意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人員。感謝在工作中所有與我相遇的夥伴。

  我的工作經驗很特別,不但服務一群身心障礙的成年人,也服務一群正處於狂飆期的青少年,在助人的工作上我必須以更開放的心靈來接納這兩類的孩子。院中的心智障礙院生有一些的能力很不錯,在老師的帶領下可以從事清潔打掃、代工的工作,進行各項休閒活動,參與社區適應計畫,從事舞蹈才藝的表演,看著他們已汗流浹背了還不肯停下手邊的清掃工作,非要掃完才能停下的執著,看著他們要外出社區適應所流露出的期盼,看著他們在生命之旅的生活過程當中努力,讓我敬佩不已,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誇他們「好棒」。另外一些的院生心智受損的較重,他們多數沒有語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也有限,渴了不會說,生病也不會表達,只有每日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教保老師「懂」他們,瞭解他們的習性與需求,知道他們的肢體動作所傳達的意涵。這份照顧者的工作困難度很高,如果沒有基本的愛心,沒有必備的專業知識,沒有包容支持的度量,也沒有接受挑戰的精神,是很容易從這個行善助人的領域中跌倒的。在專業團隊的努力下,結合治療師、醫師、才藝老師、社工人員、教保老師們的分工與合作,他們得到復健的服務,學習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學習生活自理,培養如廁、清潔衛生、飲食、穿著的能力,進行團體活動製作點心、練習打擊樂,參與休閒活動,遊戲、繪畫、歌唱、聽音樂、運動,學習社會行為,參與、分享、禮儀、感謝、遵守常規、等待。雖然他們的行為表現不是很穩定,也常常出差錯,搞破壞 ,但是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是他們的身體健康得到了關注照顧,建立了一種安全感,生活有規律、很穩定。

  此外,院中還有一群具有不同個性的青少年,是一個充滿矛盾、混淆的年紀,有時看他們熱情、充滿創意、希望與活力,但也時常看見他們經歷一點挑戰就跌入萬丈深谷,情緒起伏波動很大,這就是難懂的青少年。而瞭解青少年真是那麼難嗎?「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的解藥是什麼?真心的關懷與體貼的照顧就是一帖良方,因為他們需要自尊與愛。社會在變遷,時代在改變,在機構中服務的教保老師們也要順應時代的脈動,揚棄不當的權威概念,放下身段,剛柔並濟,走進孩子心中,才能得到孩子的尊敬與喜愛,這就是身為一位老師的價值,這樣的服務工作才有意義。

  之所以會克服困難,不放棄,持續在這領域工作,是因理念支持了我。我的工作理念是尊重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的,也都是可教育的,不論其障礙程度如何,提升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品質,其生活品質應和一般正常人一樣。而生命是有韌性和復原力的,儘管它受過傷害。良性的溝通和陪伴可以帶來韌性與復原力,孩子需要的是愛與榜樣。所以我努力吸收正確的教養知識和方法,以公正、平常心對待院中的孩子,只要是能力所能及,儘量讓孩子嘗試自己去做也不要因過度幫助他,而使孩子失去了學習自立的機會。我也能夠以坦然的態度,帶著孩子走入人群中,讓孩子有正常的社交機會。我會去建立和孩子們有好的、安全的依附連結,培養孩子對自己和他人有較正面的看法。


▲ 本文作者上課剪影

  這份工作真好,讓我以身心障礙者為鏡,他們身上流露的純真、毫無心機,更清楚看見自己的複雜多心,他們的拒絕與不配合正是考驗我是否真有愛心,試煉我的耐心。他們的憤怒與偏差行為正是測試我的體察能力,要傾聽他們心中的話,滿足需求。因著他們,更多的人性被突顯;良善的人性應是放下自己,成全他人。更要尊重、疼惜這群孩子,因為他們無法選擇。

  這份工作是愛的接力賽,而這裡正是孩子們溫暖安全的家園,在這裡,因為有愛,離棄的都要回頭。在這裡,因為接納,遺憾的得到填補。

  義光雖然收容了許多特殊的孩子,董事長媽媽仍將他們視為正常孩子般,規劃各種課程與活動,使他們的創造力得以發揮,同時又得以保持他們的身心平衡。我在偶然的機會裡與這群孩子相遇,開始指導他們做陶,轉眼間已過了十數年。看著孩子們從一開始的生澀,常常一臉茫然的看著黏土,看著我這個陌生人的比手劃腳,漸漸的孩子們開始可以搓泥球、泥條、並串接成有趣的造型,過程是有歡樂也有挫折,有成就感也有低潮期,必需一次又一次不斷安撫與鼓勵,耐心陪著他們度過每個階段,之後當與孩子們嚐到克服困難後的果實時,那滋味真是甜美無比。

  每個孩子不盡相同,展現在做陶上也有不同的風格,幾個愛幻想的孩子,每每做出令人驚嘆的表現;循規蹈矩孩子總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製作過程並不需要太多的協助,即能獨立完成。

  經過了長期技巧熟悉運用與造型結構變化的磨練,每個孩子均培養出他們個人的風格,像義南,單以圈泥修的結構變化造型,加上個人豐富的想像力,即以一尊名為飛鳥的作品參展,並得到陶藝類組的首獎,這份榮耀,不只是對孩子努力結果的肯定,更是對董事長媽媽最佳回報。義光的孩子雖然在個別的能力上有某些欠缺,但在我心目中,他們的感情、感知並沒有欠缺。每次上課從他們期待的眼神所散發出來的熱情,總是讓我感動莫名,無論是平面陶畫或是立體陶作,無論是拍泥片或是搓泥條,他們均是那麼的感情豐富,那麼的全神貫注,那麼的有知覺,每件作品均傾訴著他們想告訴我們的悄悄話,期待我們的傾聽。

(作者:本院陶藝老師)

  教學是一項技術、技巧、方法,也需要多方面的探討,觀摩學習,才能讓自己的教學藝術有更好的提昇,也才能讓學生們有實質的收穫與進步。 這次院內舉辦教學觀摩活動,我很榮幸第一位上台發揮,這次我負責的教學主題是烹飪課,這是一堂能讓人盡情發揮的課程,也是院內生活輔導組及照顧組的院生最喜歡的課程。想了又想,該如何安撫這些天真無邪的天使,讓他們在當天能與老師們互動配合順利,圓滿完成成品,然後盡情的享受品嚐自己親手完成的佳餚,那種成就感盡在不言中,胡適曾說過:「要怎麼收,先怎麼栽」,當然需要周全的課程設計與準備才行,於是我就先從往日在帶領他們作烹飪課時,所上過的課程中去擷取最有趣之一項,之前相關活動曾做過煎蘿蔔糕、香腸、蛋、肉片、蔥油餅、甜不辣、鑫鑫腸、小熱狗、火腿、培根肉、水餃、花枝丸及虱目魚丸;這些都是他們最喜歡的食品,看他們每次都能盡情的享受又能吃的津津有味的快樂情境,真是讓人感到欣慰,也感謝他們的幫忙配合,想到他們上課時,每位天使都能靜坐等待,而又能在老師的輔助下靜聽介紹當天要上的主題課程及食材流程,每次介紹時能看到他們所期待的眼神和口水快流出來的那種迫切的情境,真的讓人感覺得到這群天使的天真。

  以往烹飪課進行示範煎食物步驟如下:由老師示範如何操作鐵板鍋及將食材放在鐵板鍋上,將食品煎熟,之後適量的食物加少許的水或油然後加蓋,等鍋中食物熟至七八分時再反面過來煎熟之,等都熟了再盛入碗中,就可以來品嚐美味佳餚。

  在這麼多次的煎煮過程中,要選出讓他們覺得比較有挑戰性又可以自己全程參與完成食品的成功情境,實在很難取捨其一,在經過多次的實際演練操作考量下,最後選擇了「煎餃」當作教學觀摩的教學主題,因為要成功的完成煎餃,這之間需要先完成水餃的包工,而餃子又需要將肉絞碎和菜切細之加工和加入調味料及少許的香油,再將全部的食材一起絞拌成肉餡,再將適量的肉餡放在餃子皮上,然後對折拿捏成元寶形狀的餃子,這過程能讓學生們認識絞肉、菜、餃子皮,領悟很多細節上的巧思,又能學習到雙手並用的訓練目的與認知,更能讓他們有參與學習的實務經驗,同時也能讓他們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義。

  決定了教學主題後,就需要先把教學活動設計單元寫出來,把所要活動設計流程及學習目標一一先呈現出來,好讓當天參加觀摩的老師們,能更清楚明瞭。教學的流程看似簡單,但當我在設計活動單元時,也遇到瓶頸與不太適合的學習目標,在經過與教保組長的討論建議與指導下,依學生們的能力去設計教學目標,如此的目標方能確立學生能力,配合活動,才容易達成目標,完成教學活動的設計單元。

  教學活動設計單元完成後,接下來就是照著表,一直演練,每次的課程中也看出學生們在老師們的協助下,每個都能很配合的遵守規則操作,又能快樂又滿足的與老師們互動,也品嚐的津津有味。

  從事教保工作九年多來,參加過多次的教學觀摩,上過百小時以上有關特殊教育的專業課程,看每位老師在上課時身經百練的熟悉經驗,頭頭是道的述說課程內容,那種專業的神情,同時也能與學員互動自如,讓人上起課來覺得受益良多。

  看過也吸取了很多,但等到自己上台當主教時,那種緊張又怕忙中出錯的心境,真的讓人很難拿捏,教學觀摩當天我盡量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但很遺憾由於欠缺助教老師的協助,教室秩序出了問題,操作過程也手忙腳亂,使原本就有些緊張的我,更是狀況頻仍,還好在教學中有觀摩的老師幫忙照顧安撫不配合的學生,感謝她的幫忙,才能在忙亂之中完成全程課程。

  此次院內的教學觀摩,讓我感受良多,也讓我覺得該再充電了,因特殊教育這門學識有永無止境的竅門,學習的方法也是千變萬化,最後我衷心的感謝院內各級主管及老師們,最真心的建議及指導,讓我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再加強,謝謝你們的支持與教導,我會再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更成長。

  俗語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有美好的成果,必然經過辛勤的耕耘。對於院內孩子們的教育,老師們也是抱持同樣的願景,一步一腳印。

  多年來院內針對孩子們的程度、需求及喜好規劃多種課程,舞蹈即為其中一項重要的課程,每週有固定的老師來教導孩子們舞蹈,從最基礎的暖身運動到複雜的舞蹈動作,平時還有老師會帶領孩子們練習,修正舞姿並加強他們記舞的能力,反覆不斷的練習。不僅達到強身的功能,更陶冶了性情。而且還不能小覷他們呢!雖然是身心障礙者,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很高的。經年累月下來,當他們跳起舞來,那股舉手投足仍散發著特殊的風情,那是有別於一般我們在觀賞舞者熱舞時所受到的憾動與情感波動,那是一種深入內心,引發省思,特別的感受,這也是所有與身心障礙者接觸,教導他們的老師們最有感觸的一部份吧!

  看著孩子們從零開始,從生澀到熟悉,從被動到主動,一個動作的完成是接續另一八拍的開始,破碎的曲調緩緩鋪陳成就一支曲,學習像是一條荊棘蜿蜒的道路,路途上有哭泣,有挫折,有歌唱,有歡笑。彷彿一棵種子開始萌芽,一日日成長,高唱讚美生命的歌曲,終於綻放美麗的花朵般,那一刻是令人感動的,也是值得喝采的。


▲院生參加2006第三屆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

  年末向來是活動最多的時期,也是孩子們最忙碌也是最期待的時節,時近十月,對院內部份身心障礙院生來說是既期待又緊張的時刻,因為今年他們將參與第三屆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啦啦隊表演。當才藝比賽日子一天天接近,有關活動的電話聯繫越來越多,練習頻率增加,老師的壓力越來越重,孩子們也漸漸地感受到比賽前緊張的壓力氣氛。老師與舞蹈老師間的聯繫隨著時間逼近互動更為頻繁,從修改舞蹈動作到舞衣訂製與否、個人彩妝、當日活動進行時的注意事項、行車調度、協助志工人數與項目、孩子們心理調適與準備狀況等。這樣一個活動的成功決不是個人的能力可以促成,而需要工作同仁同心合作的成果,從計劃、執行、訓練、前置作業到活動當日的交通、聯繫、安全等皆需要考慮在內。

  2006年10月29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日是驗收一年訓練成果的好日子,今天是第三屆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北區初賽。

  雖然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參與這樣的盛會,面對坐滿禮堂的人群,亦未見他們表現出退縮的行為與態度,只是太緊張了,個個表情僵硬,走起路來多了分緊張與生硬。從坐上交通車的那一刻開始,個個都不言語了,安安靜靜的等候。到達目的地時,倒是一個個迅速下車,彷彿等不及要上臺表演似的。而進入會場後,他們也感染了熱鬧與歡樂的氣氛,目不轉睛的凝視表演者,這些表演者個個身懷絕技,同是心智障礙者的他們,似乎從眼神的交會中,正溝通著屬於他們的語言,是在訴說著練習時的辛苦嗎?還是正用眼神一較高低呢!

  當日我們在院內用完午餐後於中午到達,老師們是急急忙忙害怕時間來不及,雖然已經在院內換好衣服,卻還未上妝,而妝扮才是一個大工程呢!在此要感謝在百忙之中來到活動會場協助的志工們,因為有她們的幫忙,讓準備工作得以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並且一個比一個嬌美,一個比一個帥氣。

  比賽前的時刻是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對孩子們而言也正藉此難得機會觀摩其他團體表演,他們熱烈的參與,盡情的拍手喝采,孩子們高興極了。

  等候約莫三個鐘頭,終於輪到孩子們時,緊張氣氛迅速流竄,孩子們似乎也跟著緊張起來,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在音樂熱情奔放下盡情舞動,即使跳的是新舞,多了複雜的動作與變幻隊形,對他們而言困難度也比以往提高,加上年齡隨著時間沙漏不斷前進,程度多多少少退化了,但仍可以感覺到他們在群眾前表演的生動表情與活力仍不減過往。比賽結束後,在熱烈的掌聲中回歸平靜,明顯可看出孩子們放鬆的表情,笑逐顏開,此刻老師們只有一句感動,與孩子共同畫下完美的句點。

  回顧孩子們揮著汗水,頂著懊惱表情練習的點點滴滴縈繞在心頭,只有「感動」兩個字,因為努力,因為全力以赴,所以活得精彩。

  由於社會的變遷,福利服務皆需不斷的創新以符合時代潮流,如環境的改善,服務品質的提昇,老師教學的用心等,莫不以提供優質的福利服務為宗旨。本人從事身障生教學工作,深深感受身心障礙院生經過多年來老師的細心照顧,皆能長大成人。謹對於本院身障院生的教學工作,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院生生活作息,白天以生活訓練為主,晚間以生活照顧,休閒娛樂為主。院生分組教學,依能力分三組教學,A組程度佳以訓練就業做準備,B組程度弱著重溝通訓練,居家生活自理及知覺動作訓練。C組程度更弱,多數臥床生活無法自理;臥床院生復健為主,由國泰醫院職能復健師,來院指導保育老師一般性經常運用的職能復健技巧,還有和平醫院護理師來院換鼻胃管,提供院生生活協助與復健訓練。此外推行員工在職訓練,加強人力資源與管理,讓義光成為育幼及教養兼備的社會福利服務機構。

  時光飛逝轉眼接任C組教保工作已不知不覺過了半年,從剛開始望而生畏的種種不適應;到現在對院生充滿了熟悉及瞭解,除了要感謝義光團隊的老師,及董事長胡李世美女士的鼓勵外,也懷抱終身學習的理念,讓理想堅持下去。

  老師每天的工作必須了解院生夜間睡眠及正常飲食,對用藥狀況亦不得馬虎,最重要的仍是老師對院生的用心、愛心,與鼓勵。C組女生年齡雖有些偏高,在愛心與耐心訓練下,她們對上下課時間及教室常規也漸有概念,此外對她們的習性已相當熟悉,所以大致說來,復健與訓練進行得還算順暢,加上有幸參加教保員初級班及進階班培訓專業課程,更能學以致用,理論與實務得以互相印證,得心應手。

  溝通訓練包括點名,認識自己、同伴、老師;模仿肢體動作、操弄玩具器物。綜合溝通分散在各課程或時段實施,用餐時間將生活自理課納入,上下樓梯、進出教室、穿脫鞋、用餐後及午休時間、洗手、刷牙、如廁等;此外手指技巧,可摺衣服舖床舖,摺衛生紙,玩藝術方塊的排列,串珠珠,拼雪花片,用特製輔具筷子夾豆豆,夾藝術方塊,美勞可著色圖畫,陶藝玩麵包黏土,搓揉拍打捏等搓圓形、條狀、音樂欣賞隨時播放,打擊樂拍鈴鼓,搖沙鈴。知動訓練,玩積木、玩拼圖等等。

  至於復健院生要練習坐站,平衡感差者須觸覺刺激用,毛刷減輕敏感,訓練走路增加肌肉耐力,老師對每位院生的體能及認知,要有充份的了解。有的院生左手關節受限須做復健,並戴副木,坐姿訓練並做保護反應,有的院生肌肉張力低,關節活動佳,要訓練坐姿,調整擺位,訓練手部技巧的抓握、抓放。重度身障院生需要插鼻胃管,管灌餵食牛奶後須服抗癲癇藥物,腹部脹要用手按摩及拍背翻身以去除痰。復健感官手部腳底按摩常用的關節活動,每日刷牙洗臉口腔按摩,洗澡穿衣服換尿布、餵水、餵食中餐、晚餐、坐輪椅移位時使用移位機、爬梯機操作至復健室上課,下午上課在二樓用聲光感官玩具來刺激,要隨時保持院生清潔衛生等。

  生活訓練是一種藝術,必須時常營造最好的學習情境;營造生活的信心,如此才能發展喜愛自己與關懷別人的情操,因為 神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因神的愛使我終能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做一個快樂的教保老師。



▲社區適應課-下午茶時間

  好的運動員背後一定有好教練,優秀的學生一定有好的老師(除特殊個案外),每個人都一定有他的特殊專長,教育的目的,就是在開發一個人的潛能,若是每個人能發揮專長,那麼他一定能使生命發出獨特的光彩,就從事多重身心障礙者教育與訓練的同時而言,除了必需具備無比的耐性外,還得具備日新月異的專業知識以及高度熟練的教學技巧,否則難以克服因教學所產生的挫折感。

  「成就一個人很難,毀滅一個人很容易」我們豈能不小心戒慎嗎?為了智障兒的幸福,從事啟智教育者應謹慎其事不可因自己的疏忽,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憑心而論,智障兒較缺少機會證實他們的價值,比較無法自覺自發的朝某一個理想去努力。可喜的是當前機構極度重視智障兒養護、教保工作,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裡,多接觸以往未曾經歷的新奇事物,一粒細小的種子孕育了無窮的生機:太陽日日夜夜在運行,風霜雨露適時而降。

  如何扮演好稱職的保育工作,依個人感想歸納作為參考:

  1. 教育支柱─包含了對個案的安全、參與、愛,智障兒在許多事情上都依賴大人,尤其希望受到關愛,教保員應以身體接近,微笑擁抱、溫柔的語氣等來表達對智障兒的愛,有助其人格發展,這些關注和愛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流露,雖然他們不善表達,但從眼神中你會知道,你是他們的朋友,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擎起生命的火炬,有賴教保員的奮勇前進,我們深信路是人走出來的。
  2. 營造和諧的情境-以言語、態度、尊重、溫柔來表達,溫柔的人言語帶著和氣,用愛調和,是位和平之子,真正的溫柔是永遠互相體會,互相表達和互相增進,能使雙方產生更大的自我接受,更多的知賞能力,且能使彼此關係愉快、安全、美好。溫柔也可以建立彼此相愛,共同參與,成為友伴!伙伴、朋友之和諧關係。
  3. 生命共同體-視如親情慈暉的照拂,呵護的教育智障兒一生的幸福與成敗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是在於家庭教育與特殊教育,任何家庭有了智障兒,都將衍生一些困難問題,不論是智障兒童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如何,工作人員務必要表現專業人員的瞭解與接納,絕不可以表示排斥、厭惡、輕視等態度。以維持家長的自尊,增強雙方的溝通,發揮整合力量,暢通一切與家長溝通管道是我們人際關係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最後結論是:

  1. 與智障兒一起生命成長中,不是一些理論理念,知識方法為教具。保育員個人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教具。學習用耐心去觀察,傾聽孩子的心聲,在工作中看不見自己,彰顯團隊的服事,透過生活中的互動產生工作效果。
  2. 加強教學技巧:方向的敏銳度,視其個別差異,在學習互動過程中,提供因材施教,以生命的永恆價值取代既有的消極成見,不視他們為非建設性的人─身心障礙者。
  3. 與智障兒建立朋友關係,而非權威性角色。由於他們居於被協助者,因此彼此會造成生命摩擦,而處於上下不平等關係,也會有僵局、距離呈現出來,唯有在互動關係中給予尊重,必能柔和彼此的對立。
  4. 教育-為百年樹人大業,在這領域中更應深深咀嚼其中精髓;缺少愛不過是知識的傳遞和累積,構不著智障兒的生命,期許知而能行日日更新,以新的心面對智障兒,生命氣息互動中影響他們美好的一面。

  「正常化原則」是特殊教育思潮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每一個身心障礙者應儘可能的回歸一般社會,和一般正常人一樣,過正常化的生活,而不是太在意他們的障礙,認為教養他們很困難,刻板的將他們視為特殊的分子,而產生錯誤的教養方式。

  Nirje於一九六九年提出「正常化原則」,主張智障者應具備八大正常情況:


▲身障院生上課剪影
  1. 有正常的每日作息
  2. 正常的每週作息
  3. 正常的每年作息
  4. 有正常的生命週期發展
  5. 享有正常的經濟條件
  6. 享有正常的環境條件
  7. 獲得正常的個人尊重
  8. 擁有正常的人際關係。其核心思想在強調「接受他們的障礙情形,提供一樣的機會和權利」、「給他們應有的尊重和瞭解」和「提供他們自我決定和參與的機會」

  (引自特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林寶貴主編,台北:心理P.99)

  我們可以想想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在做什麼,所要的需求與所過的生活;以此來引導、支持身心障礙院生也能擁有這樣的需求與生活,即是所謂「正常化原則」。一個成年不能終日無所事事,發呆,沒有目標,每天恍惚度日;他除了有生理與安全,歸屬與愛的需求外,他需要有人的尊嚴,有個人的隱私、有個人的所有物、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有工作、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個人的嗜好、有休閒生活、有正常的生命週期(例如睡眠、飲食、排泄)……。不是要將障礙者變為正常人,而是他們有這樣的權利,教保老師來提供他們需要的支持性服務。義光在這波的改革中,也融入了「正常化原則」的理念,在機構中也能提供院生非機構化的學習和生活氣氛,像排定課程、設計各種活動、製訂每位院生個別化教養計劃,讓每位院生每日作息有規律;生活有目標,知道每天該做些什麼,由生活的規律來培養出院生良好的基本生活習慣;餐前要洗手,飯後、睡前要刷牙漱口,每日要洗澡,如廁後要擦屁股、洗手,注意儀容的整潔,刮鬍子、修剪指甲、衣著要乾淨、搭配合宜,像休閒活動唱卡拉OK,不但增進了院生與院生、院生與老師間的互動,更培養了數位歌王與歌后。像社區適應課程,藉由到公園散步或打球、運動,外出購物、搭車,到餐廳用餐、逛街……也拉進了院生與社會間的距離。職業訓練課程,工作技能的增進與工作態度的培養,更提供院生就業前的準備,已有多位院生順利的在接受支持性及庇護性就業,在生活環境方面,每位院生有個人的衣櫃、衣物、用品,也可以擁有自己喜歡的物品、愛好或偶像明星,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鞋子……。


▲身障院生學習用餐禮儀

  為了提供院生正常化的生活,老師們請不要怕麻煩,不要只是因為自己的方便,而產生許多錯誤的示範。在正常化的過程中,老師的工作是「教」,是去引導,去支持,去讚美,給院生信心,讓院生有能力過正常的生活。義光的老師們擁有教師的熱忱與愛心,能順應潮流,有同理心,願意吸收更多好的觀念,學習更多好的方法來服務院生,提供院生正常化的生活,而這也是我們大家努力的方向。


  義光復健小學,由早期即招收各類別之身心障礙的學生,使他們受到良好的特殊教育,時至今日當時的一些小學生現都已長大成人。目前的職前訓練班(簡 稱A班)有很多當時自復健小學畢業的學生,因為早期的啟蒙教育,如今都是老師的得力助手。

  石生,今年三十八歲,女性,極重度的智能障礙,平日在家便協助老師照顧在生活自理上有困難的院生,四月中旬,她進到了職訓班,正式開始上午八點半到下午四點半的課程,因環境的轉換讓他一時無法適應,而在心理上產生了拒絕排斥的情緒,每日一到上課時間,他便拖著懶散的腳步、睡眼惺忪的來到班上,老師開始上課,她便開始打嗑睡,進行操作洗衣機及打掃工作時,不穩的情緒佈滿在臭臭的臉上,對於老師的指導不理不睬,你問她「怎麼了」,她便低頭開始哭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到了第二天便拒絕再到班上來,要老師一再的到樓下請他上樓來上課,整個學習精神非常低落。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老師們開始使用行為改變技術之增強技巧,一方面用口頭讚美她,另一方面則只要她表現OK不哭泣,便讓她在簿子上表現很好的地方簽名,剛開始只要她有好表現在兩天之內,便立刻獎賞她一罐飲料,慢慢的將時間拉長至一周給 她一罐飲料,最後則變成一個月給一次,經過大約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我便把獎勵品剔除,多利用口頭的讚美,而如今她不但每日笑嘻嘻準時來上課,有時還能幫忙老師督促班上其他的同學做著自己應做的工作,上課時的的模範生及班長呢!

  呂生,今年三十二歲、肢障、極重度智能障礙,有口語能力,患有癲癇長期服藥中,每次見到呂生,他的有禮貌及喜愛唱歌的表現都讓人以為他的程度很好,開始上課後,經過幾次的觀察發現,他真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認,每天上課前,替學生們準備名牌,這才發現有好幾位學生都發生這種情形,當時在想說名字嘛,看久了,教久了就會了且歌都唱得那麼好,沒問題啦。沒想到三個月後,其他學生都學會了,而他依然不認識自己的名字,且有挫敗感產生,每日進教室前的頭一關,他就表現出委曲、要哭的臉,讓人看了難過,嗯想一想,到底要怎麼辦呢?靈機一動,我便找出他在外面表演時唱歌的照片,剪一剪,貼到他的名牌上,第二天,他一看到名牌,便笑了,並很高興的拿到我的面前說:「看,老師是我表演唱歌的照片。」我也馬上讓他跟我一起指著他的名字唸,二人便快樂的開始一天的互動。

  目前班上其他的學生,隨著課程一天天的有進展,進度雖然不快,但較半年前已可說是日日有進步,月月有成效,學生們每日按時來到班上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歡笑,讓我想起一幕情景,玫瑰花香豔美麗,但百合也淡雅清香,竹子是筆直的,藤蔓卻是彎曲的,老師們只要多費一點心思,雖不能將百合變成玫瑰,藤蔓變成竹子,但百合和藤蔓卻也能散發出自己的特質,這就是我從事特殊教育的意義,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理念。

 
▲A組老師授課剪影

  職業是一個人發揮個性專長的積極活動,一個人如果沒有職業或沒事可做,不但不易發揮其潛能或專長,且各種能力也可能會愈來愈退化。本院正積極推行身心障礙院生的職業輔導,身為教師的我當然責無旁貸的全力配合,以期掌握院生潛在能力,使其充分發展、增加生活能力,提昇生活品質。而職業陶冶更須透過有計劃、有系統的課程來培養院生勤奮、耐勞與合作的勞動習慣,樂意工作的服務態度,培養職業上所需技能、生產、消費、儲蓄的正確觀念。

  A組職業訓練院生計有十三人,茲將設計之課程分述如下:

一、職業技能訓練:

  1. 洗衣訓練:目標會操作單槽洗衣機洗滌衣物。會摺各類衣褲、會折被單及小毛巾。
  2. 烹飪:協助廚房整菜工作,如剝豆、折菜,將莖塊食物切丁、切片、切絲、切塊、切各類葉類青菜。
  3. 清潔:有居家的清潔打掃、打掃院內各樓層及每日打掃餐廳。另有社區環保訓練,目前清掃社區國小的紅磚道及公園。

二、認知課程:

  1. 基本閱讀:能讀出日曆、個人基本資料、院名、電話、住址,其他院生名字,課程內容。
  2. 社交禮儀:會做自我介紹,注意傾聽,也能概略介紹他人。
  3. 語文溝通:增加記憶與表達的能力。
  4. 數學基本概念:數與量的概念,空間位置,顏色、形狀、對比概念。
  5. 時間的認識:會看鐘、錶,會看時刻表。
  6. 幣值的認識:認識各種錢幣。
  7. 小小實習商店:學習買東西、付錢、兌換錢…。

▲A組院生認知課剪影

三、社區適應:

  目標是行走的安全,會依照交通號誌自行過馬路,會搭公車,會到商店購物,會到餐廳用餐。

四、唱卡拉OK:

  休閒娛樂,放鬆心情隨著節拍旋律唱歌或伴舞或敲擊樂器。

五、編織:

  使用針依序毛線製成椅墊。

六、性教育:

  利用書籍、圖片介紹男女不同特徵名稱,並教導學習身體的自我清潔及自我保護。

七、體育:

  以球類運動的基本動作拍、接、傳、運球作暖身,而進行踢足球及躲避球競賽。

八、團體活動:

  排定下午茶時光,會沖泡茶包,準備點心,吃的禮貌,互相交談。健康果汁,會用果汁機打果汁,調製蔬果汁。棋藝大觀,會玩跳棋。

九、陶藝:

  由專業陶藝老師教授搓、揉等基本動作並增加指頭抓握力,完成各種造型。

十、舞蹈:

  由專任舞蹈老師指導各種舞步,讓身體更靈活,動作更協調。

  這樣的課程實行近三個月,我看到院生們的改變在學習態度上較主動積極,上課能遵守時間不再遲到,每天例行該完成的教室清潔工作能主動完成,減少在一旁發呆,在課程中開始有嘗試、模仿的行為產生,可以自己完成一些事物,不需再經由老師大量協助……。當然他們也還有很多是還沒學好的,像雙手協調、精細動作的能力,認知的概念,語言溝通,判斷的能力……。有時真的讓人覺得難教,幸而神有智慧,有這樣的一句話安慰、鼓勵我│「求主教我轉眼不看虛假」,讓我願意去調整我的心,調整我的教學方式。同班的高老師也有一份鼓舞支持的力量,她熱愛特教的工作,全身投入,流露出不屈不撓的精神,將課程落實於生活中,學習裡。所以既然確立了方向,設計了課程,就要發揮執行力,讓理想堅持下去。

   近年國際很盛行的地板滾 球 - 是一項從小到老都可參與 的休閒活動,奧運的參賽是可 以個人也可以團體參與比賽,的確是可依不同的需求給予輔 助,來玩的體適能活動,每個 人都可參與不受限先天的缺 陷,對於肢體不便的服務對象 依不同的需求,只要加個輔具 便能克服障礙融入活動,此休 閒活動的訓練目標涵蓋了各類 領域的範圍,讓老師可靈活運 用發揮創意,活動的設計讓服 務對象玩得開心才是重點。
   要如何讓身心障礙的服務 對象能將地板滾球做為休閒活 動,對老師而言的確是一門很 重要的功課,因障 礙的類別很多元且 複雜,需配合服務 對象的需求設計不 同的教材及使用適 合他的輔具參與此 活動,如極重度的 障礙者先從陪同參 與中培養其興趣, 稍能理解的服務對 象用口語加動作帶 著他們玩,如用呼 拉圈擺中間讓他們丟球訓練投 擲的動作,他們能理解活動的 遊戲規則,這過程是很漫長 的,老師必需善用許多策略製 作一些教材及誘因增加他們參 與活動的動機,給老師動腦發 揮創意的機會,希望藉由此活 動能給服務對象更多元的休閒 技能,同時老師因需要讓自己 涉獵更多層面的知識,豐富的 生活經驗。
   此次參加地板滾球的研 習,讓我從講師的課程更深入 的瞭解它的規則及技巧,尤其 用自己製做的教具來引導服務 對象理解,也學習到要如何設 計活動讓服務對象融入由淺入 深,真的是一個多元且富挑戰 的運動,從顏色的辨別、團隊 的合作及尊重,隊長的溝通技 巧及領導能力、規則的認識及 遵守、處理壓力的技巧等,其 實這一項運動讓服務對象要學 習這麼多的能力,也姶老師一 個警訊必須不斷的學習吸取更 多的知識,激發出更完善的策 略,使老師的教學技巧提昇, 更藉由研習給自己充電的機 會,正如古人所言教學相長, 另一方面可獲得其它資訊,增 廣見聞。
   從影片看到選手的表現, 讓我從內心默默許下心願,希 望義光的服務對象也可以像他 們一樣,藉由一白六紅六藍的 地板滾球體適能活動,來翻轉 服務對象黑白的人生目標,陪他們一起從接觸到主動參與, 並可由興趣而發揮潛能,試著 參加比賽增廣其交友圈,能活 出自信,進而豐富了生活經經 驗且增添了色彩及亮度,因我 們的服務對象很多元且年長也 漸步入老化,所以此運動很適 合他們,也值得讓他們學習成 為一項很好的休閒活動,或許 因常常的參與讓他的技能更熟 練,藉由比賽能和更多的人切 搓,並能認識更多的朋友,或 許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好成績提 昇其自信心,這是一項不錯的 休閒體適能活動值得我們來推 廣,因為所有的服務對象都可 參與,老師也能學習到很多的 技能,這是一舉數得的好法 寶。

▲院生們玩地板滾球歡樂的情景
  針對重度、極重度、多障院童老師們盡心盡力地施以養護訓練,包括居家生活自理、職能陶冶、認知社會行為、溝通、感覺統合、休閒娛樂,引導身心障礙兒童青少年快樂的學習與成長,此外對於身心障礙院童的復健及輔導,指派專業人員訓練以收復健神奇之效。
 
▲院童唱卡拉OK剪影
就學及課業輔導 榮譽榜 院生榮譽榜 教養服務(1) 教養服務(2) 養護訓練
簡史 | 教育與訓練 | 生活照顧 | 活動報導 | 義光之友 | 回首頁
院址: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
電話:(02)2304-5561 2304-5562   傳真:(02)2302-0435
郵政劃撥帳號:00037927   法人登記證書字號壹伍零號
電子郵件信箱:yko@ms26.hinet.net   網址:http://www.yko.com.tw